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当下我国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新课标理念强调要立德树人,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改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入,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下面主要研究了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在课堂内容上的改革,更是在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上的改革。通过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 准(实验稿)》的研究和认真学习,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美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对我国各地的高中美术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研究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高中美术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
基础教育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也理应受到重视。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的必修课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独具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学生在美术方面才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的,我国前前后后已经实行过很多次的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在适应新课标的前提下,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势在必行。
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标指出并强调了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要打破过去以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材体系结 构,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新的《普 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土里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共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进行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的学习,探索出适宜自己的美术学习方法和过程,从而形成属于 自己的正确科学的个人价值观、审美观、社会情感、态度等观念。
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的高中美术课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接下来笔者将根据实际考察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高中美术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会对课堂效果的提升做出很大贡献。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机械的让学生接受老师传输的经验技巧,在教学理念方面也主要是一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学生只是把美术课作为一门来放松休息的课。对于学生特长的发展以及提高是很没有帮助的,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率将会大打折扣。而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老师来充分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
的学习兴趣,高正学生往往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在这门课上,也能让同学们得到适当的放松,但事实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老师对美术这门课定位不准确,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她们往往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总之都是休息放松的课,又学不到什么,还不如拿来上自习。这就明显走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新课标也提出了应当对这门课做出应有的重视,在这一方面许多学校还是面临严重的认知问题。
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堂模式还是存在着众多问题的,在基于对新课标的研读下,笔者归结出了几类问题。一是缺少必要的课堂导入。有些老师并不重视这个问题,一上课就开始正式的讲课本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特别是对于艺术的学习,是需要一些铺垫的,直接开始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会使学生难以进入上课的氛围。二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高中学生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如果在美术课上老师还是一味的灌输课本知识,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适得其反了。三是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许多学生在上这门课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在这门课上能学到什么东西,学习目的的不明确也使得课堂效果不理想。四是缺乏巩固环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普遍的将美术这门课认为是业余的课,所以自然而然的老师也不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所以导致这门学习很难提高。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进
1、教学基本理念的改进。要想对高中美术课堂进行改革,首先要改变得就是教学的基本理念,只有思想里面正确认识了,才能有质的改变。目前来讲,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都是很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理念方面也是以老师为核心,并没有点出学生的重要性,然而在新课改的主张下,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2、教学目标的改革。其次重要就是目标的定位。传统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为参考依据,都是成绩说了算,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直接忽略掉,都是笼统的教学,这样的目标显然过于片面。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成绩并不是绝对的衡量标准,每个学生擅长的内容都不同,新课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设计提出了要关注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在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要和特点来筛选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新课标提出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实现从“教材”到“用材”的质变。在课程的内容上提倡选择性和拓展性相结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多元化,可以通过因地制宜或者就地取材的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索,拓展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4、教学过程的改革。最后一个环节也很重要,就是过程的改革。这个过程是贯通各个环节,要求做到细致且有创意。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讲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展现,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领域的必然要求。换而言之,教学过程中包含的改革是教学设计中突出的重点问题,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专业技能和学者个性等因素。从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将原本复杂、混乱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整合最终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四、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常用方法
(一)语言讲授
1.讲解法。通过讲师的直接的说教,即就是语言表达和具体的说明解释的方法,向学生传递课堂内容。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它也可以灵活变通,结合当下先进的教学工具,进行网络直接授课等,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方法贯通了整个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
2.谈问法。讲师提出问题,学者通过思考问题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见解以回答提问。通过谈话问答法,美术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提出有引导性、指向性的问题。而学生在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也是巩固知识和复习知识的过程。通过此方式,使得高中美术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特审美的目标。
3.研讨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的方法。例如,针对同一副名画,请不同学生来进行鉴赏交流,这样不仅促进他们的沟通,也能互相学习和提高,激发了其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潜能,此外,该作品的代表的风格,作品意境等内涵,学生们的体会将更加深刻。并通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争辩说理,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辩证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所以,新课标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多采用谈论学习法。
(二)直观观察
1.欣赏领悟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要让学生对于各类优秀的作品的涉猎和鉴赏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非常有利于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找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来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品读,让学生在领略大师作品的艺术境界,开阔视野,在观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启迪自己的美术创意,领会大师作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2.表演示范法。教师对其所讲内容进行一个规范操作,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以直观形象的演示来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高中的美术教学更加偏向于个人体会和感悟,外在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绘画的笔法、技巧、配色等技巧,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演示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总结
高中美术新课标提出,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为主。所以,在新时代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美术教学应该是要能够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敏感性的。作为实现这些目的的载体,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适应新课标,不断完善和改进,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唐锟;新课标下高中美术的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7月23期
[2]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J];扬 州大学;2011年05月01期刊
[3]王燕;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地方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 [J]; 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05月10期